神农架:绿富同兴 小康路宽

2020-10-18 15:01  

神农架融媒体中心(记者张珊珊 王欣)袅袅晨雾湿地氤氲,候鸟啭啭湖面空灵。神农架金秋的清晨,心旷神怡、清新绚丽,吸引全国各地近百名汉服爱好者打卡,他们以国风之美点缀大九湖,在云间湿地“同袍”共聚。

陶醉于今日好风光,再回首7年前,大九湖全然另一番光景。

大九湖的发展史,也是神农架精准扶贫的典型缩影。

“一根纤绳九丈三,一代一代肩上拴,闯险滩,过激流……”锣鼓敲响,胡琴奏鸣,伴随着“灯戏调子”的唱腔,悠悠盐商队伍背着盐缓缓走来……夜幕降临,在大九湖坪阡古镇盐溪河岸边,一场精彩的街头实景演出《盐道往事》正在上演。

大九湖镇镇长张坤说,“这部剧由村民们自编自导自演。有的村民白天在家准备食材,晚上当演员,演完后去摆摊卖宵夜,从农民变老板、变演员。”

大九湖是汉江一级支流堵河的发源地、三峡库区的生态屏障、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涵养地。此前,因为开挖深沟,围湖造田,开垦人工草场,发展蔬菜种植等开发活动,大九湖的水面一度消失,湿地功能退化,生物多样性锐减。

2013年,大规模的生态移民搬迁开始实施。7年间,460余户1400余名当地村民舍离故土,陆续搬迁到20公里外的坪阡古镇。

为解除村民搬迁的后顾之忧,2015年,大九湖镇启动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将大九湖村和坪阡村一组符合条件的移民搬迁对象全部纳入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范围,及时为移民搬迁户办理入保手续。镇里还争取保障性住房、危旧房改造及生态移民建设资金政策,将争取到的建设资金用于统规统建房,以此降低成本,减轻移民搬迁户负担。

大九湖管理处副主任黎宏林介绍,神农架国家公园管理局探索生态补偿机制,从2015年开始对大九湖生态移民搬迁户实行“以电代柴”补贴,每户每年3000元。同时,管理局为辖区社区提供生态管护岗位,累计聘用了辖区内农民生态管护员700名,主要参与巡护管理,每人每年补贴4800元。

“没搬迁之前,大九湖接待床位才2000张,我每年都有20多万固定收入,但露营煮饭的游客越来越多,垃圾成堆,再难看到水鸟栖息的身影了。”村民覃万梅说,搬到山下之后,她用拆迁补偿款在坪阡古镇盖起4层小楼,办起“奶奶的土吊锅”餐馆,如今已发展了5家连锁店并成立餐饮管理公司,光员工就有160余人,去年毛收入突破500万元,“比过去强太多了!”

从农民变成老板,搬迁户收入提高了,观念也改变了。曾经的“搬迁钉子户”卢德焱,思想通了后又成了“带头人”,动员17户亲戚朋友在坪阡古镇建起连片农家乐——“卢家大院”,采用联营模式,抱团发展。

2018年8月,神农架林区通过国家专项评估检查,正式退出国家级贫困县,林区17个重点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从2000年左右开始,神农架率先在湖北停止木材商品性采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改革进一步推动“木头经济”转向“绿色经济”。

“神农架人历来是靠山吃山,但现在‘吃法’却大不一样了。”神农架林区党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罗栋梁说,神农架着力建设旅农林生态产业链,打造生态旅游区核心增长极,人们放下“伐木刀”,端起“生态碗”,捧出“旅游宴”,实现了生态保护和转型发展的同频共振。

68岁的青天村村民林廷洪曾因超计划采伐被判刑,后来又因为栽种“还债林”、发展有机茶被授予“生态保护模范”。2018年,政府资助他50万元用于建设青天袍红豆杉与茶混合种植示范基地。目前,基地带动餐饮和客房收入突破450万元,旺季安置村民再就业超过60人。

啾啾鸟鸣声声悦耳,翩翩羽影赏心悦目。“在前几天举行的第二届‘神农架国家公园杯’观鸟赛上,共发现7种神农架鸟类新记录种,其中在大九湖5号湖附近发现的靴隼雕还是湖北省鸟类新记录种,目前,神农架有记录的鸟类种数已增至438种。”神农架国家公园管理局副局长贾国华说,通过开展退耕还湿、荒山造林、植被恢复等项目,大九湖自然生态系统面积得到有效恢复,根据遥感影像数据分析,湖区草地面积由2013年的370公顷增加到2019年的476公顷,草地面积增加率为28.7%,湖光潋滟、草木茂盛的完好生态得以重现,为候鸟到来提供了优越条件。

责编:昝林红 编发:唐玉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