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定点帮扶,为华中屋脊高擎明灯—— 国家电网公司扶贫样本解读

2020-07-30 09:44  

        神农架融媒体中心(记者王欣 通讯员张雯雯)

7月的神农架,千峰竞秀,幽谷纵横。

站在落羊河村对面山头,放眼望去,一排排光伏发电板整齐划一,蓝色多晶硅组件闪闪发光,将收集到的每一缕阳光转化成能量,汇集成绿色财富。

几年前,这里还是一座座人迹罕至的荒山。山,是神农架的脊梁,也曾是阻碍人们奔小康的屏障。

1995年7月,神农架林区被确定为电力部对口帮扶湖北的“三县一区”扶贫对象。25年来,国家电网公司累计在神农架电网投资16.97亿元,完成扶贫项目119个,2万余人受惠。17座光伏扶贫电站、1489个铁塔、1200余千米银线幻化成的线条不断拓展延伸,蜿蜒盘旋在平均海拔1700米的绿水青山间,点亮一个个村庄、映出一张张笑脸。

脱贫路上“电帮忙”

落羊河村地处神农架林区西南边陲,抬头见群山,地无三尺平;山路弯弯,户与户之间“望山跑死马”。很多老一辈村民一辈子没有走出过大山,一成不变的穷困生活“传宗接代”。

村支书陈维方说,以前村集体没有钱,基础设施落后,有好的发展想法也难以实施,全村92户中曾有81户是建档立卡贫困户。

改变始于2017年3月1日——神农架“国网阳光扶贫”村级光伏电站建设启动。当年4月,一封摁有92个鲜红手印的信从落羊河村寄到了国家电网公司总部。

这封写给国家电网公司的信里提到,村里的200千瓦的光伏扶贫电站已经投运,运营周期为25年,每年可产生发电收益15至18万元,相当于国家电网公司免费送给了村民一张“阳光存折”。

截至6月30日,光伏扶贫电站已累计为该村带来72.35万元收入。陈维方说:“核桃、板栗、天麻……以前眼看着烂在地里真是心疼,电站收益后,我们就发展电商,越来越多的农产品借‘网’出深山。”三年来,落羊河村光伏电站的收益,除了一部分用于电站维护支出和集体经济积累,其他都用于产业扶持、急难救助和基础设施建设。“落羊河村一面坡,坡上装个金鸡窝,只要太阳一出来,金鸡下蛋一大窝。”村民们编出民谣,表达感激之情。

7月27日一大早,在松柏镇红花朵村一块4余亩的荒地上,围着绿色围栏,建档立卡贫困户汤武贵像往常一样带着拖把和水桶来电站清洗光伏电板。几年前,因没有产业和住房,汤武贵一家三口收入微薄,需依靠当地扶贫帮困资金来维持生计。现在,他成了红花朵光伏电站的日常维护人员,有了稳定的收入,再加上村里利用光伏发电收益扶持产业发展,家里还盖起了三层小楼。“我的工作就是在这里除草、擦光伏电板,一年可以挣6000元钱,加上种植药材和贩卖蔬菜,一家人的生活越来越有奔头咧!”汤武贵笑着说。

92天,17座光伏电站建成,是光伏扶贫的“神农架速度”。

累计发电1158.44万千瓦时,贫困村增收1252.69万元,1743户5358名贫困人口由此受惠,是光伏扶贫的“神农架答卷”。

国网神农架供电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肖刚说,目前,神农架也形成了“村委会日常管理、神发水电专业运维、供电公司台区监管、林区政府督导监管”的四级运管模式,得到湖北省委、省政府的认可,并在恩施、宜昌等地推广。

银线越千山,光明送万家。不仅是光伏扶贫电站,1995年以来,国家电网公司累计在神农架电网投资16.97亿元,把“电力温度”转化为扶贫动力。2000年,林区彻底结束了“无电村”的历史。目前,当地已形成了以220千伏电网为支撑、110千伏环网为骨架、35千伏及以下纵深全覆盖的区域电网,综合电压合格率、供电可靠率、户均配变容量等“两率一户”指标大幅改善。

一渠清水“润心田”

“过去挑水十里路,如今自来水入户,国网公司的‘清泉工程’让我们再也不用为吃水发愁了。”捧着从自来水管里喷涌而出的汩汩清泉,神农架林区下谷乡金甲坪村六组村民王远安老泪纵横。

金甲坪村望子坪片区位于下谷乡北部半山腰,海拔1100余米,7公里外,静谧的下谷河缓缓流淌,望得见却用不上。“上至白云间,下至大河边,隔山能对话,握手走一天”是村子最真实的写照。

77岁的王远安说,过去,村民们每天的头等大事就是找离家最近的水塘挑水,枯水季,蹲在坑洼地,守着水一点点溢上来。为了能早点挑到水,有的村民在水塘旁支起简陋的草棚,下工后连夜守在那,乡亲邻里为争水大打出手的,不在少数。

一担水约80斤重,来回要走几公里崎岖山路,一路上走走歇歇。小孩子也不能闲着,用几个空葫芦装满水,挂在身上,跟在大人身后往回走。

“家里的水壶总是结着厚厚的白色水垢,一家老小排着队洗脸,洗脸水倒进大脚盆后,颜色各异的脚丫子哗啦啦就都伸进去了。”金甲坪村村两委委员谭双周回忆说,洗脚水也舍不得扔,“澄一澄还要留着喂牲口。”

下谷乡水利管理站负责人卢胜宝说,当地先后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引水工程建设,历经深挖水源、建大蓄水池、各家各户建水窖、铺设管道等阶段,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吃水难的问题,但因水源不足,没能从根本上解决。

脱贫攻坚战打响后,神农架林区党委、政府组织各扶贫工作组深入乡村“对症下药”,工作组一行实地调查、多方验证后认为,为保证四季水量充足,需要引对面山上马家沟的水到望子坪。但两山垂直落差近300米,工程架设难度大,对谷底管道的承压能力要求高。为解决资金难题,国网神农架供电公司拿出210万电力扶贫资金,用于管道的购买和铺设,其他资金由乡政府和对口帮扶单位解决。

2019年12月26日,是金甲坪村老百姓铭刻在心的日子,随着最后一根引水管道安装完毕,118户326人正式告别了祖祖辈辈“看天吃水”的历史。

管道铺设负责人沈千晗说,管道全长8900米,型号为直径7.5毫米、壁厚7毫米的无缝钢管,隔一段距离安装有收缩阀,便于缓解管道的承压力和接头的封闭性。“只要保证外漆完好不让钢管生锈,100年都不会损坏。”

国网神农架供电公司“清泉工程”项目累计投资915万元,覆盖神农架林区阳日镇、松柏镇、新华镇、宋洛乡、下谷乡等5大乡镇。清泉到家,村民喜笑颜开。“水量足、水压稳、水质好,用水有了保障,产业发展不愁。”王远安说,村里新发展了300余亩猕猴桃和500余头土猪,跟了他十余年的木桶如今有了新用途——做鸡窝。

绿水青山好“蜂”景

一步一树,一里一山;花香满坡,蜂声入耳。7月27日清晨,神农架林区木鱼镇潮水河村云雾缭绕,53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邹万明穿行林中,查看蜂群群势及周边水源情况。

家门外的山坡上错落摆放的145个蜂箱,每个百元左右,由国家电网公司免费捐赠,吸引野生中华小蜜蜂前来安家。年成好的话能割蜂蜜1000多斤,仅这一项收入就有12万余元。

神农架是国家级中蜂保护区,气候温润,漫山遍野的蜜源植物逾1000种,且药用植物居多,养殖中蜂的条件得天独厚。因为一年只割一两次,又是采集山间百花而酿,神农架“百花蜜”产量低,营养价值高,供不应求。“今年到处鲜花盛开,蜜源丰富,两三个月蜂箱就装满了。”邹万明边收割蜂蜜边告诉记者,“每斤百花蜜的价格100余元,我们有句谚语,叫‘一箱蜂抵一头猪’,这些可都是宝贝。”

2017年起,国家电网公司将每年550万元的定点扶贫资金,重点向神农架林区中蜂养殖产业倾斜,对木鱼镇、红坪镇、宋洛乡7个省级重点贫困村进行扶持。截至目前,累计定向投入资金790万,当地贫困户户均养蜂规模达到10箱以上,户均增收4000到10000元,5565人从中受益。

今年,国家电网公司计划整合“新基建”项目,拟投资140万元用于扶持5G技术运用与中蜂产业链发展,通过网格化划分蜜源地,实现蜂蜜生产全程可视化、可追溯。林区政府副区长沈绍平说,目前,林区有区级示范蜂场43个,种蜂场1个,保种场23个,饲养技术实训基地1个,中蜂养殖已达4万箱,年产量突破300吨,年产值约1.3亿元,一只小蜜蜂,就是一双脱贫的“翅膀”。

“绿水青山长青村”,将绿色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国网神农架供电公司积极引导村民在林下空地上种草药,经过9年发展,目前该村已成立2家合作社,种植面积120余亩,年收入超过百万余元。

“药材市场行情好的时候,卖得最少的一家挣1至2万元,最多的一家能有10来万呢,中药材的亩均收益是粮食的30倍。”长青村村支部书记高廷举说,大力发展“六种四养”,今年,国网神农架供电公司投入扶贫资金70万元,帮助长青村成立神农架长青种养殖有限公司,引进32头秦巴黄牛,还铺设600米380伏电缆专供牛场。

农产品产出来,还要销出去。“今年疫情发生之初,林区阳日镇和红坪镇村民正当季的蔬菜滞销,国网神农架供电公司了解情况后立即组织购买4万余斤新鲜蔬菜支援武汉。”国网神农架供电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朱银军说,“慧农帮”是国家电网旗下的电商平台,国网神农架供电公司积极行动,把百花蜜、山核桃等农产品引入平台,同时加入国网商城向内部员工销售。今年以来,两大平台已销售神农架农产品300余万元。

责编:李碧秋 编发:唐玉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