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共筑白衣长城——致敬全国支援湖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医疗队

2020-03-08 20:03   湖北日报  

越是困难时刻,越能见证心手相牵的真情;越是紧要关头,越要凝聚同舟共济的力量。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发根于中华民族血脉的同胞情再次奔涌。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来自全国各地、解放军的344支医疗队、42322名医务工作者,白衣作战袍,披甲赴荆楚。

九州同心,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白衣长城”,用生命捍卫生命,用热血浇铸希望。

逆行!或有惧,但无悔

“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春节前,84岁的钟南山疾声呼吁,自己却义无反顾地赶往武汉。

这位中国抗击“非典”的领军人物,17年后,再次以院士的专业、战士的勇猛、国士的担当,冲锋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最前线。

阻击战骤然打响!

举家欢庆的除夕夜,“团圆”二字并不属于他们。

安徽医疗队的翟小华,妻子刚有身孕,哭红了眼睛还是咬咬牙替他收拾好行李;广东医疗队的陈林叶,母亲哭着藏起她的行李箱,情急之下,她提着一个红色塑料袋夺门而出;上海医疗队的冯亮,悄悄转身,将年的味道、家的温馨和亲人的笑脸统统放在身后……

一声召唤,无畏生死。

真的不怕吗?“我们也是人,怎可能不怕?但医护人员的专业历练让我们更能克服恐惧。”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感染内科郭亚兵坦露心声。

真的要上吗?“必须要去,这是作为医生的职责。”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专家毛青与烈性病毒打了30多年交道,始终朝着最危险的地方奔跑。

真的无悔吗?“如果不能与战友一起抗击疫情,不能帮助更多患者,那才叫后悔。”首批广东援鄂医疗队的“90后”姑娘蒋洁认真而坚定。

没有生而勇敢,只有选择勇敢。

人民的呼唤,永远是子弟兵前进的方向。陆海空三箭齐发,4000余名军队医护人员齐聚武汉,前期紧急调拨到40万个医用口罩,配发8000套防护服、50套正压防护头罩、2套负压运输隔离舱等,展开一场生命守卫战。

李兰娟,年过古稀奔波一线,ICU查房后脸上的防护压痕清晰可见;陈薇,缩短核酸检测时间,大大加快确诊速度;王辰,首次提出建设方舱医院,既是救治,又是隔离;张伯礼,带领“中医力量”驰骋战场;还有乔杰、仝小林、黄璐琦等,他们是院士,也是战士。

全国各大医院的院长、书记挂帅一线,“北协和、南湘雅、东齐鲁、西华西”会师武汉,重症、呼吸、感染等专科顶级团队前赴后继,整建制接管重症病区。此外,感控专家、疾控团队、心理救援队等“特种部队”尽锐出征。

19个省份对口支援我省16个市州,“天津大麻花”驰援“恩施小土豆”,“孝感米酒”盼来“重庆小面”,“沔阳三蒸”蘸上“山西老陈醋”……各地派遣精兵强将,江苏医疗队2480人,广东医疗队2424人,辽宁医疗队2036人,浙江、四川、湖南、福建等派出“千人兵团”,经济并不发达的贵州举全省之力,把最好的资源送到湖北。

白衣战士匆匆的脚步,踩疼了人们的视线。报名、集结、出发、会师湖北,这是过去一个多月里,中国最频繁、最英勇、最激动人心的逆行壮举。

不退!战红区,抢生命

如果说湖北、武汉是前线,那么这里被称为“红区”的隔离病区、重症病房就是“前线中的前线”。

目前,全国10%的重症医务人员聚集武汉,达1.1万名。我国第一位重症医学博士、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副院长邱海波说:“ICU里的所有重症病人都是‘盯’出来的,呼吸机和各种器械、用药剂量一点一点调,不然人就没了。”

这是一双带着重重黑眼圈的眼睛。眼睛的主人,叫朱海秀,广东医疗队护士。在汉口医院隔离区,这位22岁的小姑娘承受了太多的工作压力。当央视镜头对准她,让她给父母报平安时,她说:“我不想哭,哭花了护目镜没法做事。”

这是一双被汗水浸湿的短筒靴。靴子的主人,叫许虹,上海医疗队队员。那天,在金银潭医院重症病房,许虹一口饭没吃、一口水没喝,闷在厚重的防护服里,脱下时如同脱下一件雨衣,短筒靴的鞋筒和大半鞋面已浸湿,只有紧包着鞋套的鞋尖是干的。

这是在重症监护室半日的行走步数,足足1万多。她叫俞霞,安徽首批援鄂医疗队队员。“每个护士管四五名病人,穿刺、输液、照顾吃喝拉撒。”在4张病床间的小小区域来来回回,贴身口袋里的手机悄悄记下这个惊人数字。

没有时间悲伤,没有时间流泪,只能把伤痛化为奋进力量,给更多患者带去生的希望。

2月12日,战斗在武汉火神山医院重症病区的云南医疗队队员吴亚玲,惊闻母亲突发疾病去世。她悄悄走出工作区,流着泪朝着千里之外家的方向,深深三鞠躬,与母亲作最后的告别。平复心情后,她再一次走向战位。

火神山医院王颢、雷神山医院崔文权,忍着父亲去世的悲痛,选择不退。

“患者发生气胸,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下降至60%!”——行胸腔穿刺置管,迅速引出气体!

“患者对抗呼吸机,呼吸、心率、血压处于危险状态!”——“临床”观察,谁也不许离开半步!

“患者血钾高达7.4mmol/L,生命垂危!”——立刻进行CRRT(连续肾脏替代疗法),装机、上机!

“患者出现严重的低氧血症,心肺功能衰竭!”——启动ECMO(人工肺),越早越好!

一场场生死较量,一次次化险为夷。

“和年幼的孩子分离没哭,累到颈椎病复发没哭……当患者出院,竖起大拇指或隔空拥抱的那一刻,我没忍住眼泪。”山东第一批援鄂医疗队队员张静静写下日记。

决胜!解危局,燃信心

武汉和湖北并非医疗资源洼地,相反还是一名“优等生”。

但疫情发生之初,随着确诊人数骤然增加,武汉、湖北扛不住了!缺床位、缺医护、缺设备、缺物资,处处捉襟见肘!

救急如救火,全国“顶配”医疗力量驰援湖北,协同战“疫”,化危为机。

辽宁支援湖北重症医疗队接管武汉大学人民医院3病区。这里的ICU是由普通病房改造而成,医疗队迅速按照感控标准,理顺重症救治流程和必要的病房改造、设备配备,完善感控制度。之后,辽宁队率先实施气管插管、血液净化、ECMO等风险极大的高精尖技术,国家卫健委领导评价,“辽宁重症医疗队带动了整个院区技术水平的提升!”

广东支援荆州医疗队抵达后,立即摸清荆州疫情防治的“困”与“路”。洪湖距武汉市区不到100公里,确诊病例、重症、危重症患者均占荆州的1/4,不具备核酸检测能力。“这个短板必须马上补。”医疗队快速突击,不到24小时,核酸检测设备、试剂、人员迅速齐备,每日可完成500人份左右的核酸检测量。荆州中心城区和6个县市,医疗队先“分兵把守”,再集中救治,荆州疫情防控格局焕然一新。

一个月前的黄冈,是除武汉之外疫情最严重的地区。当地紧急启用还未完工的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改建为黄冈“小汤山医院”。山东医疗队主动请缨,全员参与设计、改造、清扫、规整,不到30个小时,开辟出100张床位的感染隔离病房,建立起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第一个ICU。随后,湖南医疗队成功将一名62岁的危重患者从死神手里夺了回来,这也是黄冈首次使用ECMO救治的新冠肺炎患者。

江西援随州医疗队送来医疗资源,还援建了一套系统。医疗队发挥远程医疗的支持作用,为随州9家定点医院建设远程医疗系统并全部投入使用。随州市医疗机构共享江西省人民医院等8家省直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实现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诊断、远程培训等功能,打造一支“永不带走的医疗队”。

……

重器强援,硬核抗疫,湖北“战局”日渐明朗。

3月3日,武汉累计出院病例,首次超过现有确诊病例。7日,湖北新增确诊确诊病例首次降至两位数。

从确诊病例治愈率看,截至3月3日,武汉为50.2%,湖北除武汉为76.8%,均连续19日上升。

疫情依然严峻复杂,开拔“要塞高地”,节奏不变,力度不减,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进入决战决胜时刻。

我们有信心,待到黑夜翻面,会是新的白昼。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崔逾瑜)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